根据凯盛科技集团安排,由耀华集团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凯盛科技参股的越南富美公司(PFG)工作。2025年6月2日,郑良金、张亚南前往越南富美公司接替陆志强、孙立群,与继续留在越南工作的李敬组成三人工作组,展开生产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。
两个半月的时光里,他们在语言壁垒与高温湿热中突围,以专业破解生产困局,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,让“耀华精神”在异国他乡熠熠生辉。
初抵异乡 从“陌生”到“适应”
“挑战比想象中的更加具体。”郑良金的感慨,道出了团队初抵越南的境遇。语言不通,便以AI翻译为桥,辅以手语和图表搭建沟通渠道,业余时间啃下越南语日常用语与专业词汇;吃不惯酸甜浓重的越南菜,回到宿舍便自己动手,简单的家常菜就是坚守的力量源泉。
热带雨季的“双重考验”,上午暴雨倾盆,午后烈日炙烤,车间内温度常年超50℃、湿度近90%。但从原料检验到熔化控制,从锡槽巡检到冷端调试,三人的身影从未缺席。
“衣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,脱下来能拧出水,”李敬笑称,“这是异国工作的‘标配勋章’。”
用专业和担当作答
生产线的难题,是检验专业的试金石。针对富美公司的生产难点痛点,团队扎根现场摸实情、找症结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答卷”。
啃下“硬骨头”。聚焦长期困扰的3mm玻璃边部弯曲问题,团队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反复推演,制定专项解决方案,攻克技术瓶颈;通过严控原料质量、优化工艺流程、调整熔化作业制度,3mm玻璃生产中2、3类小气泡降至300个/小时,成品稳定性大幅提升。
打通“堵点”。针对厚玻璃生产板下硌伤问题,团队对过渡辊台区域系统进行工艺调整,从根本上解决了缺陷隐患;锡槽槽底气泡问题也在他们制定的初步方案下得到有效控制,为后续稳定生产筑牢基础。
激活“动能”。推动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升级,从原料到熔化、锡退各环节逐项整改工艺维护标准;推行“日清工作清单”,执行效率显著提升。拉边机操作程序升级缩短改板时间、切割优化系统升级降低损耗……一项项合理化建议,正持续为生产线注入新动能。
“每解决一个问题,就离目标更近一步。”这份专业背后,是三人每天12小时以上的坚守,是“把生产线当战场”的信念。
跨越山海的初心与力量
这场跨越国境的攻坚,是耀华团队“协作”二字的生动注脚。小团队内部,三人互通有无、默契十足;与富美团队,他们加快融入,以信任为基统筹协作,让方案落地更顺畅;遇技术瓶颈,第一时间连线国内耀华专家团队,“耀华大后方”的远程支持成为最强后盾。
耀华集团的关怀也如春风化雨,时刻温暖着远征队员的心。领导深切关怀和牵挂,通过电波跨越山河,“让远在越南的我们暖到心底,也给了我们扛住高温、守好生产线的满满力量。”
“请耀华集团领导放心:无论身处何地,耀华人的初心,永远滚烫;耀华人的担当,始终在线!”
撰稿 | 张亚南
编辑 | 王艳
审核 | 万会青